导言:从历史的终结到复合型危机
21世纪的第一个四分之一(2001-2025年)将被铭记为一个系统性解构后冷战国际秩序的时代。最初由全球化带来的乐观未来愿景,已转变为地缘政治、经济和技术冲击相互作用、层层递进并相互放大的“复合型危机”现实。冷战时期具有基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方对抗的明确结构,但自其结束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寻找新的秩序。然而,这种探索仍未有定论,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不稳定时代。
本报告的核心论点是,现代世界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高度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与日益碎片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本报告的目的是提出一个综合架构,以管理这种分歧,并从无序竞争的框架过渡到“有管理的共存”框架。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报告提出了一套相互加强的综合“突破方案”,旨在解决当代国际秩序中存在的三个主要裂痕。这些提议基于2001年至2025年的历史分析,旨在为我们时代的复杂挑战提供具体可行的处方。
第一部分:瓦解中的秩序(2001-2025年):复合型危机剖析
本部分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分析,追溯了定义当代全球环境的关键事件和结构性转变。其目的是阐明从单极时代到当前多极对抗状态的因果链。
1.1 9/11冲击与单极过度扩张(2001-2008年)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安全格局。全球焦点从国家间冲突转向与非国家行为体的斗争——即“反恐战争”。这一事件为美国的单边行动提供了理由,同时也促进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反恐合作,并催生了新的法律框架。例如,联合国要求成员国遵守多边反恐条约,展现了国际团结的时刻。
然而,对9/11的反应,特别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严重消耗了美国的军事和经济资源。这使得注意力和资本从其他紧迫的全球问题上转移,从而加速了全球力量平衡的相对转变。
这一时期的事件在国际秩序中造成了深刻的悖论。短期内,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促进了多边合作。然而,美国随后的战略反应——预防性战争和单边行动——最终削弱了美国长期倡导的国际规范和制度。这种行为,加上全球化削弱主权国家地位的更广泛趋势,挑战了国际法的结构。美国选择性适用“基于规则的秩序”所开创的先例,制造了一个规范真空,后来被俄罗斯等修正主义国家利用,以维护其势力范围,并为其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之外的行动辩护。因此,“反恐战争”时代为2020年代的地缘政治挑战埋下了种子。
1.2 金融危机与地缘经济学的兴起(2008-2016年)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问题,随着主要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倒闭,危机席卷全球。这场危机暴露了西方金融模式的灾难性失败,严重损害了对其经济领导力的信心。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进入了一个长期停滞期,其特点是增长率下降、资本投资受抑制和生产率增长缓慢。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国家主导刺激计划实现了迅速复苏,确立了其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中主要增长引擎的地位。这一事件决定性地加速了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转移。在危机应对过程中,二十国集团(G20)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论坛,反映了新的多极现实。然而,G20在从危机应对机构向积极的指导委员会过渡中面临困难,暴露了在多样化的经济大国之间建立共识的挑战。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是一次经济事件,更是一个地缘政治的转折点。它动摇了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模式的合法性,并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提供了信誉。这催生了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即“地缘经济学”,其中贸易、投资和货币政策等经济工具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工具。经济相互依存,曾被视为和平的源泉,转变为潜在的冲突载体。中国开始利用其增强的经济实力实现战略目标,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扩大其影响力,并加剧了与美国的贸易和技术摩擦。
1.3 硬实力的回归与系统性碎片化(2016-2025年)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国竞争的复苏。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其最尖锐的形式——俄罗斯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是这一趋势的象征。这次入侵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基石——国家主权和不使用武力——的直接挑战,并导致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这迫使全球能源和食品市场重新调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打击。
同时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病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这种碎片化。大流行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推动了向“韧性”、“回流”和“友岸外包”的转变 1。特别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在关键领域的主导作用以及过度依赖所带来的风险 2。
这一时期的事件表明,全球体系正以两种不同的逻辑运行。全球经济的“操作系统”通过供应链和金融仍然深度融合,而地缘政治的“操作系统”则正在分裂为相互竞争的集团。乌克兰战争是这种分裂最暴力的表现,迫使国家和企业将地缘政治结盟置于经济效率之上。如果说大流行病显示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的“脆弱性”,那么乌克兰战争则证明了经济相互依存可以通过制裁被“武器化”。这些事件的结合促使全球战略重新计算,从纯粹的经济理性转向安全和韧性的逻辑。
1.4 数字与气候的加速因素
定义这四分之一世纪的另一个关键趋势是人工智能(AI)的指数级演进。人工智能已从一种小众技术转变为一种通用技术,承诺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同时也对就业、社会凝聚力和安全构成了深远的挑战。
与此同时,日益深化的气候危机已成为国际首要优先事项,为合作与冲突创造了新的舞台。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是防止“碳泄漏”的尝试,但被其他国家视为一种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新的贸易争端根源。
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加速器。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生产和权力的手段,而气候变化正在重塑物理和经济环境本身。这些因素正在创造新的、非传统的竞争领域——例如争夺人工智能平台的主导权或制定绿色技术的标准——为国际体系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
第二部分:侵蚀全球稳定的三大裂痕
本部分详细分析了用户问题中确定的三个具体问题领域,借鉴了第一部分的见解并利用了广泛的数据。
2.1 失衡的引擎:经济不对称与零和思维
用户所担忧的“抢夺蛋糕”是主要大国之间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失衡的症状。本分析剖析了主要参与者的不同经济模式。
- 美国:一个以消费为驱动的经济体,依赖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长期存在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字。
- 中国:一个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模式,由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核心作用驱动,产生巨额贸易顺差。
- 欧盟、英国、日本:成熟经济体,面临人口逆风和不同程度的产业竞争力挑战,通常位于中美两极之间。特别是日本,尽管在某些领域生产率很高,但几十年来工资一直停滞不前。
汇率工具本身有其局限性。本报告认为,虽然货币调整是必要的,但仅靠它是不够的。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分析表明,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即进口是出口的中间产品)削弱了汇率波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3。由于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人民币贬值也会提高中国自身的生产成本,限制其竞争优势。
竞争的本质不仅仅是价格,而是根本上不同的、由国家支持的经济战略。成功和不成功的产业政策的案例研究 4 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补贴和国有企业(SOEs)的持续争端,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经济裂痕的核心不仅仅是贸易不平衡,而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冲突”。一个自由市场模式和一个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在同一个全球舞台上以根本不同的规则和目标运作。这种情况造成了系统性的摩擦,无法仅通过市场机制或简单的政策工具来解决。认识到这种差异并创建一个新的框架来谈判其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关于关税和补贴的争端表明,这场“抢夺蛋糕”已经成为现实。像广场协议那样的简单货币调整已不再足够,因为一体化的供应链使其效果复杂化.3 真正的问题在于根本的制度差异,即一个优先考虑短期股东价值和消费的经济体系(美国)与一个优先考虑长期、国家主导的产业能力和市场份额的经济体系(中国)。因此,解决方案必须超越金融指标,触及产业竞争本身的规则。
表1:主要大国比较经济仪表盘(2001-2025年)
|
指标 |
国家/地区 |
2001年 |
2006年 |
2011年 |
2016年 |
2021年 |
2024年(预测) |
|
实际GDP增长率 (%) |
美国 |
1.0 |
2.7 |
1.6 |
1.7 |
5.9 |
2.5 |
|
|
中国 |
8.3 |
12.7 |
9.6 |
6.8 |
8.1 |
5.0 |
|
|
欧盟(德国) |
2.1 |
3.4 |
1.7 |
2.0 |
5.3 |
0.8 |
|
|
日本 |
0.4 |
1.4 |
-0.1 |
0.8 |
1.7 |
1.0 |
|
经常账户余额 (占GDP百分比) |
美国 |
-3.9 |
-5.8 |
-2.8 |
-2.3 |
-3.6 |
-3.2 |
|
|
中国 |
1.3 |
9.3 |
1.8 |
1.6 |
1.8 |
1.5 |
|
|
欧盟(德国) |
0.1 |
6.4 |
6.1 |
8.5 |
7.9 |
6.9 |
|
|
日本 |
2.1 |
3.9 |
1.9 |
3.9 |
3.0 |
3.5 |
|
单位劳动力成本 (2015=100) |
美国 |
90.1 |
96.5 |
98.2 |
100.2 |
105.8 |
110.1 |
|
|
中国 |
115.2 |
98.7 |
95.4 |
101.5 |
103.1 |
104.5 |
|
|
欧盟(德国) |
98.5 |
98.9 |
99.1 |
99.8 |
102.3 |
105.6 |
|
|
日本 |
106.3 |
102.1 |
104.5 |
99.7 |
99.5 |
100.2 |
|
能源自给率 (%) |
美国 |
72 |
70 |
83 |
87 |
101 |
105 |
|
|
中国 |
94 |
88 |
85 |
84 |
82 |
80 |
|
|
欧盟 |
60 |
56 |
54 |
54 |
60 |
62 |
|
|
日本 |
12 |
11 |
6 |
8 |
11 |
13 |
注:数据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美国能源信息署和各国统计机构的公开来源编制的代表性数值。欧盟数据以德国为代表。
2.2 “贱民”的困境:对抗与再融合修正主义国家
本部分以俄罗斯为案例进行分析。目前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是有史以来对一个主要经济体实施的最全面的制裁。
- 对俄罗斯的影响:制裁剥夺了俄罗斯数千亿美元的收入,并阻止其获得关键技术。然而,俄罗斯经济通过进口替代、利用“影子舰队”出口石油以及将贸易转向中国和印度等未实施制裁的国家,表现出了韧性。
- 全球影响:制裁对全球能源、食品和化肥市场造成了严重干扰,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严重。
为了制定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战略,我们分析了历史先例。
- 南非:种族隔离的结束表明,持续的国际压力与内部动态相结合可以带来政治变革,随后是迅速重新融入全球经济。这里的关键是存在一个明确的政治终局状态(民主),为正常化提供了路径。
- 伊朗(JCPOA):核协议是基于绩效模式的典范,直接将可验证的行动与制裁减免联系起来。即使是部分制裁减免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利益,证明了激励措施的力量。同时,该协议的脆弱性也为政治承诺的重要性提供了教训。
- 重建挑战:乌克兰的破坏规模巨大,重建成本估计超过5240亿美元。关于是否使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资助重建的辩论,将是未来任何解决方案的核心问题,直接将俄罗斯的责任与乌克兰的恢复联系起来。
当前对俄战略缺乏明确的最终目标。无限期制裁有可能永久固化一个敌对的欧亚集团(俄罗斯-中国-伊朗),并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碎片化。一个成功的战略必须从单纯的惩罚转向“强制外交”,利用制裁作为实现明确政治解决方案的杠杆。这需要一个明确、可信且得到国际支持的“退出通道”,将俄罗斯行为的可验证变化与分阶段的正常化进程联系起来。目前制裁有效但非决定性的局面,造成了一种危险的僵局。南非的案例表明,制裁作为政治过渡的杠杆最为有效。伊朗核协议为“交易性”方法提供了一个模型,即用可验证的步骤换取具体的回报。将这一逻辑应用于俄罗斯,意味着从当前“全有或全无”的二元制裁状态,转向一个分阶段、有条件的框架。这是在确保对乌克兰负责的同时维持压力,并为俄罗斯内部变革创造激励的唯一途径。
2.3 治理真空:驯服技术这把双刃剑
本部分分析了用户提出的技术治理双重体系。
- 开源共享资源:开源软件(OSS)是几乎所有现代技术(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的关键全球公共产品,其需求侧经济价值估计为8.8万亿美元。然而,这一共享资源正受到维护和安全投资不足的威胁,从而产生系统性风险。Log4Shell漏洞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表明一个不知名的、由志愿者维护的组件中的缺陷如何能够危及整个全球数字基础设施。
- 闭源之盾:与此同时,网络犯罪的复杂性和跨国性——从勒索软件团伙到国家支持的黑客——超出了各国执法机构的能力。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和欧洲刑警组织等机构进行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但常常因法律制度不同和信息共享延迟而受阻。需要一个技术上占优势的专业全球组织来有效应对这些跨国威胁。
这里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维护开源世界创新、分散和无需许可的性质的同时,创建一个集中、强大且负责任的机构来监管其滥用行为。这反映了在数字时代平衡自由与安全的经典政治哲学问题。
当前对数字治理的方法是危险地碎片化的。我们正试图用20世纪的国家法律框架来监管一个全球化、即时连接的数字世界。用户的提议正确地指出了建立一个新的、双层全球架构的必要性:一层作为生产性数字共享资源(OSS)的“管理者”,另一层作为对抗利用它的破坏性力量的“执法者”。这两个功能是共生的。只有在共享资源安全的情况下,创新才能蓬勃发展。OSS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面临着“公地悲剧”的风险。这需要一个管理模式,即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公私合营的资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有组织的威胁,需要有组织的、强有力的应对。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警察部队需要保持对对手的技术优势,这意味着需要专有的、闭源的工具。这两个提议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培育善,另一个抑制恶,从而创造一个平衡的数字生态系统。
第三部分:新时代的蓝图:提议的突破方案
本核心部分根据前述分析提出具体处方,直接回应用户的问题,并提供植根于前述分析的详细、可行的建议。
3.1 提议1:全球经济稳定协定(GESA)——21世纪有管理共存的框架
- 概念:一个设想在G20下运作的新的多边框架,旨在管理不同经济模式之间的结构性竞争,并防止破坏稳定的失衡。这不是回归像布雷顿森林体系那样的固定体系,也不是广场协议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动态的政策协调系统。
- 主要组成部分:
- 扩大的监督篮子:监督更广泛的指标,而不仅仅是贸易平衡和汇率。这将包括经常账户盈余/赤字占GDP的百分比、国内储蓄和投资率、产业补贴水平(借鉴WTO改革提案)、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依赖度以及出口的碳强度(与CBAM等机制挂钩)。
- 透明度与同行评审:成员国承诺对这些指标进行透明报告,并接受G20、IMF和WTO联合技术机构的同行评审。这将解决当前补贴政策不透明的问题。
- 协调调整机制:当指标超过预先商定的阈值时,将启动结构性对话,要求成员国谈判一揽子政策调整方案。这可能包括协调的货币干预、逐步取消特定补贴、共同投资于供应链多样化,以及将贸易优惠与气候承诺挂钩。
- 理论依据:GESA认识到全球经济稳定不能再是各国不协调政策的偶然副产品。它创建了一个正式的程序来管理相互依存关系,并防止导致贸易战和不稳定的“以邻为壑”政策。
表2:全球经济稳定协定(GESA)框架
|
支柱 |
目标 |
关键指标 |
机制/论坛 |
主要参与者 |
|
1. 宏观金融稳定 |
纠正过度汇率波动和全球失衡 |
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百分比)、实际有效汇率、外汇储备 |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IMF年度监督 |
G20、IMF、各国央行 |
|
2. 产业与贸易政策 |
确保公平竞争环境,防止有害的补贴竞赛 |
行业特定补贴水平、国有企业在国内经济中的份额、市场准入壁垒 |
基于WTO/OECD联合报告的G20贸易部长会议、针对重大违规的争端解决机制 |
G20、WTO、OECD |
|
3. 供应链与资源安全 |
多样化并增强关键供应链的韧性 |
对特定国家关键矿产的依赖度、关键技术的生产份额 |
扩大的G20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联合储备和投资机制 |
G7/G20、IEA、相关企业 |
|
4. 气候-贸易联动 |
防止碳泄漏,使全球气候目标与贸易规则保持一致 |
出口的碳强度、国内碳价 |
建立关于CBAM的多边谈判论坛、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资金支持 |
G20、UNFCCC、WTO |
3.2 提议2:俄罗斯再融合的绩效路线图
- 概念:一个正式的、多阶段的路线图,以打破当前的制裁僵局。它通过将具体的、可验证的俄罗斯行动与国际社会的对等行动联系起来,为俄罗斯的正常化创建一条有条件的路径。这在维持最大压力的同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退出通道”。
- 主要组成部分:
- 成立乌克兰重建与赔偿管理局(URRA):一个由乌克兰、G7和一个中立国(如瑞士)共同主持的国际监督机构,负责管理所有重建资金。其初始资金将来自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产生的利润,这已经开始实施。
- 分阶段制裁减免:一个详细的路线图,将俄罗斯的行动与解冻资产和解除制裁联系起来。这将是交易性的和可逆的。
- 安全架构:在最后阶段,谈判一项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包括限制部队部署和新的核查机制,以解决冲突的根本原因。
- 理论依据:该提议将动态从惩罚转向解决。它借鉴了JCPOA和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有条件、基于绩效的方法,使俄罗斯的再融合取决于其对解决其所造成问题的贡献(乌克兰的重建)。
表3:俄罗斯再融合路线图
|
阶段 |
要求的俄罗斯行动(可验证) |
相应的制裁减免/激励措施 |
URRA的角色 |
长期安全目标 |
|
阶段1:停火与撤军 |
遵守全面停火,核实所有部队从乌克兰领土撤出 |
暂时中止部分金融制裁(如部分重新连接SWIFT),放宽人道主义进口限制 |
与停火监督员合作,进行初步损害评估 |
恢复欧安组织监督任务 |
|
阶段2:问责与赔偿 |
全面配合国际战争罪法庭,将大部分冻结资产移交URRA控制 |
部分解冻非主权资产,允许重新加入某些国际论坛(如科学机构) |
接收冻结资产并开始分配重建项目 |
建立保障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机制 |
|
阶段3:正常化与新安全 |
完全承认乌克兰主权,签署并批准新的欧洲安全条约 |
分阶段解除剩余的经济制裁,就重返G8/G20进行谈判 |
全面实施重建项目并协调长期经济合作 |
新的欧洲安全条约生效,包括建立信任措施和军备控制 |
3.3 提议3:数字共享资源与全球网络安全护盾倡议
- 概念:一个双层治理模式,用于管理全球技术,响应用户关于分离通用/商业技术和安全技术的要求。
- 第一层:数字共享基金会(DCF)
- 使命:作为关键开源软件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全球管理者。
- 结构:一个由各国政府(根据GDP贡献)和主要科技公司资助的公私合营财团。
- 功能:为关键OSS项目提供专业的、全职的维护和安全审计资金;制定安全软件开发标准;为解决OSS治理争议提供中立论坛。
- 理论依据:这将使保护至关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制度化,减轻“公地悲剧”的风险,并确保所有国家赖以生存的数字经济的稳定。
- 第二层:世界网络犯罪署(WCA)——“护盾”
- 使命:主动调查、瓦解和摧毁跨国网络犯罪网络(勒索软件、金融欺诈、恐怖主义融资)。
- 结构:一个在扩大的国际刑警组织授权下运作的行动机构,由成员国派遣的精英网络安全专家组成。
- 能力:拥有自己专有的、闭源的情报分析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融合。这项技术将共同开发,但置于严格的国际控制之下,以防止扩散并确保问责。WCA将拥有协调权力,跨境扣押非法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
- 理论依据:这将创建一个全球性的“执法者”,拥有技术优势和法律权威,可以跨国追捕罪犯,克服各国机构的局限性。其工具的闭源性质对于维持对对手的行动优势至关重要。
结论:从无约束的竞争到有管理的共存
本报告的分析和提议综合起来得出一个结论:由“看不见的手”引导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四分之一世纪的决定性挑战是为一个持久、公开竞争的世界构建一个架构。
提出的三项倡议——GESA、俄罗斯再融合路线图和数字治理倡议——并非作为独立的解决方案,而是作为一个新的、更具韧性的国际体系的三个核心、相互关联的支柱。
本报告以现实的乐观主义结束。回到单极秩序是不可能的,和谐的全球共识也不太可能。然而,一个基于有管理的共存、明确的接触规则以及对共同的生存威胁进行强有力合作的稳定未来,既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引用文献
-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Trade Costs, and Labor Markets – San …, 9月 2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frbsf.org/research-and-insights/publications/economic-letter/2023/01/supply-chain-disruptions-trade-costs-and-labor-markets/
- China’s Role in Supply-Chain Strategies | MSCI, 9月 2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msci.com/research-and-insights/blog-post/china-role-in-supply-chain-strategies
- The trade balance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 BIS Quarterly …, 9月 2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bis.org/publ/qtrpdf/r_qt1109e.pdf
- Country Case Studies (Part II) – 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United States, 9月 27, 2025にアクセス、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books/industrial-policy-for-the-united-states/country-case-studies/84D7065CEDE486DCB4E035B5397DF5D9

コメント